这届年轻人为何“开摆”
▲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!
你是否注意到,如今不少年轻人走出家门,步入夜幕中,在马路边、巷子里、集市上,陆陆续续支起小摊、吆喝起来。他们多为“半路出家”,手脚并不如老师傅那样熟练,也大多会在招揽顾客的时候露出腼腆的神色。
但这届年轻人是懂流量密码的,他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摆摊经历和摆摊攻略。在抖音平台上,关于“摆摊”这个话题的视频总播放量就达587亿次。年轻人靠摆摊赚钱以外,或体验生活,或实现自我价值,或结交朋友。多样化的小摊,个性化的表达,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。
图源:网络
一
摆摊,自古就有。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东京城,随处可见贩夫走卒的身影。到了当代,摆摊依旧是狭小的空间中萦绕着的热闹的叫卖,仿佛几千年的市井气息从未远去。但相比过去,如今年轻人的摆摊自有鲜明独特之处。
形态上“摆”得更靓、更时尚。年轻人的摊位主打一个精心设计、抓人眼球。布置方面,一张定制背景布拉满氛围感,咖啡摊印上“咖啡哪有打工苦”,冰粉摊印上“冰粉可比恋爱甜”;杯子和打包袋贴上彰显个性的标语或图案后,就是一个行走的“广告牌”;还有些小摊的载体,或是汽车后备箱,或是露营小推车,或是旅游行李箱……经过一番改造后,与夜市相映成趣。
内容上“摆”得更潮、更多元。以前的地摊吃食不外乎煎饼果子、烤肠、烧烤等,可眼下,像泰式奶茶、街边牛排、盒子蛋糕这些年轻态的小吃都出现了,更有手绘陶瓷、针织物品、手工首饰、街头画像等充满趣味性的物件。比如,最早设计出“卖崽青蛙”的是南京一位宝妈,当她穿着青蛙服提溜着青蛙气球,摇摇摆摆走在路上时,大概没想到,很快全国各地的街头都出现了青蛙人偶。
理念上“摆”得更新、更突破。一直以来,地摊离不开一个“地”字,老一辈摊主依赖的是摊位周边的人流,靠的是熟客带熟客,可年轻人当起了摊主后,主打一个线下客群与线上流量“两手抓”。摆摊的同时进行直播,或是拍摄视频素材供后期剪辑,做成短视频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,已经成为年轻摊主们招引顾客的标配。
二
随着年轻人的“花式”加入,地摊变得生动有趣、丰富多彩。笔者认为,年轻人掀起“花式摆摊”热,背后至少有三点原因。
一种人生新体验。从顾客摇身一变成为摊主的新奇感,对年轻人有着不小的吸引力。通过摆摊,有人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,有人获得自我满足和认可,还有人展示丰富的创意和想法,方寸之间竟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比如,中山大学哲学系有位研究生曾在大理古城“贩卖知识”,主打哲学咨询、治愈与聊天,没想到真的有人驻足在小摊前。新型摆摊模式带给年轻人的,是走出象牙塔,与生活亲密接触。
一条创业新赛道。相比其他创业手段,摆摊的成本更低,不用支付店铺租金、装修费用等,只需要简单的设备、工具和食材;摆摊灵活性也较高,自由度也更大,选定合适的商品或服务后就可以开始经营,还能随时调整经营策略。
这些特点激发了年轻人的创业热情,尤其是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,摆摊成为“优选项”,体现了年轻人不肯被贴上“摆烂”“躺平”等标签的主动向上的态度。
一方友好的大环境。有人说,地摊经济几经波澜,在禁与放、限制与鼓励中沉浮,每一次也都与经济大环境相关。今年以来,为恢复和扩大消费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等地相继为地摊经济“松绑”,通过放宽摆摊条件、简化摆摊手续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,为年轻人摆摊提供便利和保障。
不久前,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恢复和扩大消费“20条”中也有不少适合摆摊落地的场景,欢迎着年轻人的创意生根发芽。小摊背后的大能量,等待进一步被激活,商业的“毛细血管”也期待更顺畅地活跃起来。
三
不过,摆摊真的一本万利吗?事实上,它绝非一门“日进斗金”“一夜暴富”的生意,相反,“看了就会,干了就废”是很多摆摊新手的真实写照。
一方面,挺多人摆摊是一时兴起、临阵磨枪,对爆款研究、创意融合、技术磨炼、售后服务等环节都缺乏经验,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;另一方面,对于摆摊物料、食材等,新手缺乏相对稳定、低价的采购渠道,容易造成“风风火火摆摊去,一算盈利成负数”的落差。
此外,他们还会面临所有摆摊“老司机”都会碰上的问题,如环境卫生、食品安全、交通秩序等。如何让年轻人的小摊更好地“装”下人间烟火,点亮城市夜间经济?
“不做对立者,要做同行者”。地摊经济的过去,交织着城市管理者与流动摊贩的“爱恨情仇”。但“一禁了之”已经不适应如今的城市发展态势了。在如何为“地摊经济”生长提供空间的命题上,城市不仅需要在管理方式上更柔和,并且需要不遗余力地探索综合治理的升级优化。
比如,规划更多特色集市,降低集市承租费用,鼓励摊主从摆“野摊”走向正规化,像南京从前两年开始就统筹规划了不少临时外摆摊点,催生了“喵喵街”等网红街巷;对营业时间、噪音量、食品督查、交通管理以及品类等进行精细化管理,比如深圳对缺斤短两的商户予以“挂牌”惩戒,受到消费者好评。
“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”。摆摊虽然门槛低,但竞争也非常激烈。正如一些尝试了摆摊的年轻人感慨的那样,从决定开始摆摊的那一秒,就要开始花费各种心思,包括做足市场调查、摊位踩点等准备工作。
迈开第一步后,更面临着提升实力、护好小摊的“重任”。应该把精力更多集中在怎么摆好摊上。摆摊呈现出的是琐碎而真实的消费场景,想要摆得有创意、有人气,就得不断完善细节,提升服务质量。
“将心比心多包容”。在大多数人眼中,摆摊仍不是正经工作,且利润未必高。事实上,在笔者看来,如今的年轻人普遍有知识有想法,他们能积极主动为自身发展寻找更多可能性,这值得被理解、尊重和支持。且不管将之作为主业亦或是副业,摆摊能否成为长久从事的项目,相信每一个年轻的摊主都有自己的回答。
小摊虽小,支起来是各行各业,摊开来是千家万户。期待年轻人解锁出更多摆摊新模式,用各自的努力和才华,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,为美好生活增添奇思妙想。
点击下方图片或者“阅读原文”,
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
声明:稿件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▼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▼
往 期 精 彩 内 容